一个长得还算漂亮的女大学生,为了能在求职时找到“捷径”,猛吃减肥药突击减肥,结果引发了抑郁症。不但工作没找到,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还经常出现幻觉,称有人要害她。
近日,记者从杭城数家医院的精神卫生科了解到,近段时间,类似病例屡见不鲜。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一些爱美女性过量服用减肥药,引发了抑郁症。这些病人中,多数为女学生。
不少医生接受采访时坦言,目前减肥产品市场相当混乱,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案例Ⅰ]女大学生为求职减肥 狂吃减肥药导致幻觉
小飞(化名)的病情,让省精神医学分会委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施剑飞印象深刻。
小飞是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按照施剑飞的说法,她外型还不错,“在一般人眼里,算是个漂亮的女生了”。
但是,小飞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单位对女性应聘人员有诸如“容貌端庄”、“形象气质较好”等要求,觉得自己不够苗条,便开始减肥。
“我需要短时间内减轻体重,靠运动和控制饮食等手段,根本不可能来得及。”小飞说,她后来选择了市面上一款正流行的减肥药。
服用减肥药后,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肥目的,但小飞的精神状态很快就变差了。
施医生说,小飞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晚上失眠,不想和人说话,很容易胡思乱想。还经常出现各种幻觉,称有人要害她。
“原本是一个学习十分认真的女孩子,到后来上课也不专心,毕业论文也没心思做了。”这是老师对小飞的评价。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了这个苗头,把小飞带到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经诊断,小飞是因过量服用减肥药物引发了抑郁症。
在采访时,施剑飞还告诉记者,他还曾接触过一名大二女学生。这女孩平时表现很不错,某次竞选学生会主席,穿礼服后无意中听到同学说了句“你好像有点胖,穿这个衣服很紧”,结果就开始减肥。
“一开始是控制饮食,不吃荤菜,后来干脆连米饭也不吃了,只吃水果。”施剑飞说,“可能觉得效果还不够明显,这女孩又用药物来减肥,结果也出现了和小飞类似的症状。”
来医院一检查,结果也是由服用减肥药引发的抑郁症。
[案例Ⅱ]好友抑郁自杀吓坏女模特
浙医一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黄满丽曾碰到一个做模特的女病人。
她来医院检查时,抑郁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了。情绪不稳定,经常失眠,还有幻听等。
“因为职业的需要,模特对身材要求特别高,所以她平时服用了大量减肥药物。”黄满丽说,但这位病人起初根本没有意识到是减肥药引发的问题。“虽然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可还是在继续服用减肥药。”
直到有一天,她一个同为模特,而且在吃同一款减肥药的好友自杀了,她这才吓坏了,赶紧来医院咨询。
“经过初步诊断,这名模特服用了大量减肥产品已经引发了严重的抑郁症。”黄满丽说。
像这样的病人,医生一般都要求其首先立即停用减肥药物,然后进行情绪调整。“因为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内分泌系统十分紊乱,所以还需要专科医生介入。”
“如此减肥,身心都受到严重的损害,想要恢复需要很长一个过程。”黄满丽说。
延伸调查
减肥导致抑郁女学生居多
施剑飞医生告诉记者,女性因吃减肥药引发抑郁症的病例很多,绝大多数为年轻女性,有模特等白领,还包括不少女学生。
省中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高静芳也持同样的观点。来他们医院就诊的类似病例,大多为女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都有。”
高静芳说,很多女学生抑郁症状很严重,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但她们根本没意识到抑郁的根源是“减肥药”。
黄满丽医生作了简单的统计数字:“我几乎每天都能碰到一到两例。一个月下来,达到五六十例,其中多数为女学生。”
“有的女学生,吃减肥药后,在别人眼里,都已经很瘦了,可因为药物的作用,她自己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偏差,觉得自己瘦得还不够,仍旧坚持要继续服药减下去。”黄满丽说。
记者就此还在下沙某高校一个大三班级里作了个抽样调查。全班35名女生中,有13人用过各类减肥药物,其中3名女生用的是减肥茶,其余10人服用减肥药。
下沙高教园区内,某学校大门口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减肥药每天销量在十多盒。
“夏天马上到了,销量估计会大大增加。”这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