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南通组织召开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推进会。二级调研员王和清代表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在会上做表态发言。
近年来,扬州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努力推动长江扬州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是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全市2020年及以前国家、省《警示片》披露问题和列入省级台账问题,以及涉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突出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二是生态空间管控修复得到加强。加强江河湖岸线腾退控制,将长江扬州段82.4%的岸线划为岸线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全面完成长江岸线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治任务,长江生态岸线占比由2018年的47.5%提升至56.9%。三是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88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处理,化工企业总数减少至104家,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实现“清零”。长江扬州段水质由“十二五”时期的Ⅲ类全面改善为Ⅱ类。
下一步,扬州将围绕《长江保护法》落地生效,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继续认真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扎实推动扬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销号。聚焦2021年《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全力督促问题所在区域地方政府坚决彻底抓好整改。持续深化举一反三、自查自纠,着力提高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已整改问题“回头看”核查,坚决杜绝问题“返潮”。二是持续扩大长江大保护成果。推进空气质量“升优行动”。突出科技支撑和责任落实,以PM2.5争“35”为目标,全力冲刺国家二级标准。推进水环境质量“争先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全域治理、全河(湖)达标”行动,力争全市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90%以上。三是不断彰显扬州特色生态亮点。全域辐射拓展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范围,强化长江、大运河、高宝邵湖等重要水体、重要湿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域生态功能,对瘦西湖、古运河等重点内河水质实施系统监测、整治,进一步推动提升运河三湾生态中心、“七河八岛”等亮点板块的建设品质,不断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